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保障工作

2017年定点帮扶工作总结

来源: 时间:2018-08-14

按照扶贫攻坚总体战略和我会定点扶贫规划及具体措施,经过几年的帮扶,嘎查总体面貌得到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帮扶行动取得可喜成绩。

一、定点帮扶嘎查基本情况

正蓝旗桑根达来嘎查,位于正蓝旗西北部,桑根达来镇政府所在地北20km。嘎查共有8个浩特,2013年嘎查有159户398人,其中养牧户66户285人、外迁93户113人(主要为外出打工); 贫困户47户169人,占全嘎查常住人口51%。其中五保户1户、低保户27户51人、残疾11人;党员14名、在校生56名,大学生20名。草场总面积9.72万亩地,人均草场145亩。

由于恶劣自然环境,以及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困难。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各浩特建设总体规划、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房屋布局零乱,均未具备标准化棚圈和饲草料基地,生产生活设施严重落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严重影响了牧民的出行。全嘎查没有通电,仅靠风力发电维持日常照明。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一些牧户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安全隐患大。是畜牧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牛羊为主,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另外,少数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筹资改善基础设施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劳动力素质不高,为增加收入来源,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嘎查办公条件差,严重影响到 “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牧民培训等活动。

二、2017年帮扶工作

按照盟委、行署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定点扶贫单位、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力争使扶贫面覆盖所有贫困户

盟委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后,盟工会及时召开干部大会专门讨论研究扶贫工作,制定了帮扶方案、建立了帮扶机构、确定了帮扶措施。并选定了专门的帮扶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帮扶工作相关情况的收集、上报等日常工作和结对帮扶具体措施的跟踪落实等工作责任,为定点帮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帮扶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定点扶贫工作有主抓、有分管、有联络部门和责任人,不断提高定点扶贫工作水平。

     2、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制定贴近实际的工作方案

定点扶贫工作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帮扶的嘎查,通过“走、看、问、谈”等方式多次进行逐户走访,摸清底数,掌握最基本、最准确情况,做到了“二深入二了解”。一是深入致富能手和贫困户家中,以及召开嘎查牧民座谈会,了解帮扶点经济发展现状、农牧民增收渠道、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等;二是深入有上访、矛盾纠纷的牧民家中了解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扶贫点的种、养业结构、经济状况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制订了定点扶贫工作规划和帮扶工作方案。

3、确定目标,扎实推进,按照规划分步落实各项措施

根据嘎查实际及牧民需求,以实现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基层组织建设、技能培训、最低生活保障等为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帮扶点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几个浩特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综合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协调盟电力部门给4个浩特54户通常电(包括嘎查办公室),投入资金80余万元。为小哈斯巴特尔、那仁满都呼、朝鲁门三户(6人)盖新房子。在异地搬迁工作中,给额日登达来、大哈斯巴特尔、杨宝进、苏和等四户(10人)盖房子。其中给额日登达来和苏和盖房子和棚圈,给大哈斯巴特尔和杨宝进盖房子。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对口扶贫帮扶点群众生产、生活及文化设施条件,对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狠抓公共服务建设,着力提升帮扶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投入资金用于改善嘎查办公条件。针对家境贫困的子女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资助贫困大学生。在节日期间对困难党员、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

(三)狠抓产业调优升级,着力增强帮扶点“造血”功能。为贫困户杨宝刚、岳喜龙、朝鲁孟、苏和巴特尔、杨红霞等五户(13人)每户买3头改良牛。2016年异地搬迁项目户格希格达来的项目余额82388元,计划买9头改良牛。娜仁其木格的项目余额38537元,计划买4头改良牛。并结合本土的牛羊肉产业发展,采用多种途径充分推广宣传当地资源,设计特色优势产业,逐步提升嘎查经济实力,使牧民经济收入逐步增长。

(四)狠抓素质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帮扶嘎查自我发展能力。我单位利用自身职能优势,加大牧民素质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是实现对口帮扶脱贫致富的有力保障。加大对口帮扶嘎查科技人员、牧区实用技术人员等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强了对选派到该嘎查挂职锻炼的干部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本领。

 4、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稳步实现脱贫目标

虽然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着眼长远,任务依然艰巨,还有很多扶贫工作需要抓好抓实。一是调好、调优产业结构。按照“嘎查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以专业化、精细化为发展目标,不断调整,努力打造特色嘎查村,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和效益。充分利用“桑根达来淖尔”资源,挖掘其发展潜力并发挥特色优势,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水利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棚圈建设、修路、电网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发展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改善农牧民生产条件。三是帮助农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帮助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扶持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农牧民走向市场,实现农牧民与市场的对接。四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通过捐资、帮助贷款等多种方式解决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困难。五是帮助改善生活条件。及时解决贫困户看病、子女就学等生活困难,加大帮扶力度,努力提高贫困户生活质量。六是大力实施贫困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程。加强嘎查青壮年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高就地转产就业或转移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能力。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二、工作成效

我们注重将“输血”型帮扶转化成“造血型”帮扶,帮助贫困农户搞规划、上项目、协调资金,出实招,做实事,通过集中扶本扶志,嘎查“两委”领导能力得到提高,嘎查主导产业向前发展,基础设施获得改善,牧民就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获得了较强的自我发展后劲,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全面推进帮扶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努力方向

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帮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力和问题。一是有些牧民文化水平较低,发展动力不足且生产能力不强;二是嘎查的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链,牧业产品不能实现产销一体化。

为更好地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我们将在日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切实促进嘎查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组织牧民互相学习,促进嘎查互帮互助良好氛围的形成,通过鼓励先富带后富,让先富牧民的成功经验传递给其他牧民,带动全嘎查牧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为嘎查牧民的产品找到销路,让牧民实实在在增加收入。